“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,我没有珍惜,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,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。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!不用再犹豫了!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,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:我爱你。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,我希望是一万年!”
无论对于中国人还是西方人,“中国风”都是神秘的。在西方人眼里,“中国风”如同海市蜃楼,只是一种幻象。中国人甚至怀疑这种幻象的存在,认为“中国风”只是空穴来风,根本就没有这么回事。近日,《中国风》的中译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,揭开了包裹它的神秘面纱:不仅有“中国风”,而且还不全是幻象。
在近代史上,最早自觉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并用外文著书立说的是陈季同。他在中国文化被普遍误解的19世纪后期,以西方人为读者对象写作了一系列著作,意图使西方人了解真正的中国。
近年来,越来越多外国汉学家开始聚焦中国文学作品的“走出去”问题。由于汉语博大精深、用法灵活,让汉学家们在翻译作品时倍感煎熬,却又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乐此不疲。所谓“不知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,而“他山之石”究竟有没有“攻玉”之效呢?
3月30日,牛津大学历史教授、《丝绸之路:一部全新的世界史》的作者彼得·弗兰科潘和中国史学家葛剑雄在复旦大学对谈。两位学者以“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”为主题,分别从中国和西方两种历史视角作了深入的演讲,并就丝绸之路的历史和一带一路的建设进行了精彩对话。
图志